東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現在位置:首頁 / 綠能新聞 / 新聞專區

新聞專區

2018-08-24

微電網前進菲國離島試點 拓展新南向綠能商機

推展綠色能源的基礎建設已是當前全球所趨,尤其是對電力供應不足、電氣化程度較低的開發中國家,綠能更被視為是提升經濟與生活發展的一大關鍵。而在亞洲生產力組織(APO)的支持下,工研院也透過經濟部工業局計畫,以分享綠能技術的方式,前往新

南向國家推廣新能源建設,同時也能與我國新南向政策結合,為國內產業創造海外市場與商機。

尤其2015年底東協共同市場(AEC)成立後,其中的東協電網(ASEAN Power Grid)計畫,正是規劃連結東協各國電網,以開發區域經濟;離網地區也希望藉提升電力設施、加強電氣化,以拉近城鄉差距、改善民眾生活水準。

工研院IEK多年來陸續前往菲律賓、寮國、越南、印尼等國,除了解電力能源環境,也探詢不同國家對電力設施的需求與推廣做法。其中,島嶼國家的菲律賓,早在2001年即通過電力產業改革法案(EPIRA),希望藉由電力市場自由化,鼓勵民間企業投入再生

能源發電市場並規劃以再生能源來輔助離網地區,達到延長發電時間、降低發電成本等效果。

但現實是,菲律賓離島地區在缺乏民營企業投入之下,目前大多仍由菲律賓國家電力公司(NPC)負責,並採用柴油發電,不僅發電成本高達0.43~0.53美元/kWh,還有原料運輸不便、污染程度較高、發電設備簡陋等問題。因此,菲律賓的許多離島地區無法

全時供電。以菲律賓國家電力公司所經營的290座發電廠及供電範圍中,就有70%的地區,每日供電時間不超過8小時。同時,因發電成本高,又需因應在地居民的經濟狀況、無法收取高電價,故需從全國電網用戶的電費中徵收補助;但對菲國政府來說,財務負

擔仍然相當大,有限經費難以擴充發電設施,因此希望在再生能源系統成本逐漸降低之下,將離島電網營運權轉讓企業,或是轉換現有的發電模式。

2016年間,工研院即應菲律賓邀約,與國內業者共同前往菲國北部多個離島,評估當地設置整合太陽能、風能、儲能電池、生質能和柴油發電的微電網系統,以降低發電成本並延長供電時數的可行性。工研院團隊評估,運用再生能源發電,應有機會取代該離島

既有的柴油發電方式,並嘗試共同爭取當地綠能應用商機。

工研院以推廣離島的微電網系統為目標,若與菲律賓企業合資並自主提案,申請程序相當繁複且耗時,因此在2017年與國內業者共組「全球離網產業發展聯盟」(Global Off-grid Industry Development Alliance,GOIDA),期能與國內農、漁等相關產業應用結

合,並協助和當地產業建立夥伴關係、創新商業模式,促成相關市場的成長和拓展。同年在台菲部長級經濟合作會議上,GOIDA即與菲律賓合作夥伴簽署合作備忘錄,以「冷凍庫+自備電力」試點計畫開始進行合作,透過穩定的再生能源電力供應來提升產業發

展環境,開啟進入菲國電力市場的投資。

同時與國內業者規劃與菲國北方離島業者合作投資冷凍冷藏庫、製冰廠與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等,甚至向地方政府提案設置漁業加工專區,不僅能夠帶動當地生鮮加工業發展,捕獲的漁產可兼顧自用與銷售,藉此與業者建立良好關係。同時,自行建置電力系統也

能作為當地微電網系統的示範,獲取在地民眾的支持,未來有機會在漁業加工經濟活動增加、電力需求上升時,連結既有電網或投資專屬的再生能源電力供應系統。

在與菲律賓合作的試點計畫中,有別於只是單純投資設置電力系統,工研院團隊運用產業投資的市場進入模式,將再生能源系統帶進菲律賓的離島或鄉村地區;並在與當地產業結合、商業機會提升之下,以可吸引更多基礎建設及產業前往投資,促進產業的發展

與就業機會,使得地方經濟能夠多元成長、擴大規模。目前這項合作計畫仍持續推動中,相信未來還有龐大的微電網建設需求。

來源:中時電子報 時間:2018/6/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