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現在位置:首頁 / 綠能新聞 / 新聞專區

新聞專區

2017-02-17

廣展太陽能發電 提高能源自主性

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主任黃得瑞表示,如能加速發展太陽能發電目標於2025年達200億瓦(20GW)以上,可提供台灣的年發電達250億度以上,約占台灣總用電的12%,可讓台灣能源自主性大幅提升,更可解決夏天尖峰時段缺電的危機。

台灣發展太陽能光電製造產業十餘年,上游太陽能晶片年產能逾5GW,而中下游的太陽能電池產能亦超過10GW, 是全球第二大太陽光電產業製造國。台灣平?C日可發電的日照約3.45小時,條件優於日本(2.95小時)、中國(3.1小時)、德國(2.9小時)及西歐諸國(3小時)。台灣在產業供應鏈和地理環境上對太陽能發電的發展握有許多優勢,但並未充分利用優勢,近8年所裝置的太陽光電系統約僅0.5GW。

在「台灣太陽光電產業高峰論壇」中,光電業者指出,近5年來,透過大量裝置及生產經濟規模效益,使全球太陽能發電成本急遽下降,相較2010年,每度電之成本已減少五成。太陽能發電廠主要成本為建置廠房的資本支出,未來台灣的太陽能發電站若能集中於日照時間較長的台中以南地區,且能以地面型取代屋頂型太陽能發電,並以30年攤提折舊計算,實際成本將低於火力發電成本,還能達到預設的目標。

2015年全國GDP總值約16.2兆元,其中農、林、漁及牧業占1.84%。建造一個發電量達400億度的太陽能發電廠需4.3公頃的土地,占台灣總面積3.6萬平方公里的1.19%,或占休耕地面積16.7萬公頃的25.7%。如果太陽能發電系統建置在不適宜耕種的地區,如地層下陷、含鹽成分高的沿海地區等,或在使用部分廢耕或休耕地等,可有效提升土地使用率。

新日光能源科技執行長洪傳獻表示,「若把未來十年內的太陽能電力系統產能提升200億瓦(20GW)設為目標,即每年生產20億瓦,那麼就可為台灣帶來0.93的GDP成長。」

刊登日期:2016/3/1 | 新聞來源:經濟日報